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东麓清风峡口,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现存建筑物大为清代遗构建筑群。
据考察有关的材料记载,岳麓书院为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30平方米,其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手书。大门两回事边有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二门闾上有“纳于大麓,藏于名山”之对联。现存遗迹有:讲堂、文昌阁、六君子堂、崇道祠等。在南宋时,著名理学大师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书院有不少重要历史人物曾就读于此,如王船山、魏源、左宗棠、曾国藩、郭嵩涛、杨昌济等。书院后改学堂,有大批爱国志士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等求学于此。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曾寄居于此,后多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
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至今已越千载,不愧为“千年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