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总结

湖南省档案局 hnwww.nlbhls.com 时间:2006-09-28 【字体:
  

  1954年洞庭湖区遭遇了近百年未有的洪水,所有堤垸几乎全部溃决。为使280万灾民重建家园,600余万亩垸田恢复生产,以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支援解放台湾,中共湖南省委和前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指示,本着目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并重的精神,确定了“重点整修,医治创伤,清除隐患,险堤加固,有计划的并流堵口,合修大圈,争取农业丰收”的方针,将整个工程分为重点工程和一般堤垸两大部分。重点工程是西洞庭湖、大通湖和南洞庭湖三个地区,将部分堤垸合修加固,一般要求抗御1949年洪水位和6级风力,重点垦区则要求抗御1949年洪水量和6级风力,争取紧张渡过1954年同高水位。一般堤垸要求堵复溃口,恢复生产,并选择重点,培修加固,便能抗御1949年洪水位。

  全部工程堤线总长4710公里,计划土方为6602.6万公方。其中重点工区堤长896公里,土方4338.2万公方,堵塞河口31处,兴建大中型排水闸7座。在3个重点工区中,以西洞庭湖区改变现状较大,堵塞河口24处,将过去分散的堤垸,合修成为民主阳城垦区及冲天湖、西洞庭湖蓄洪垦殖区,使沅、澧二水尾闾洪道得到初步整理,整修堤长316公里,兴建苏家吉、坡头两座大型排水闸和龙口中型排水闸;大通湖区是以原来的大通湖蓄洪垦殖区为基础,堵塞6道河口,将环湖的103垸及南大市、草尾镇等地区一并划入,围成大圈,培修加固,堤长达210公里,并将阳罗洲河以东,以南大市为中心的大块地区,辟为重点垦区,兴建康宁、义南两座中型排水闸;南洞庭湖区是在1952年整修的基础上,消除隐患,加固险工,对风险与浸漏严重的堤段,适当翻修、退挽,并堵塞水矶口,将大众、沙田两垸合修为重点垦区,共堤长368公里,兴建东河坝、永兴坝两座中型排水闸。一般堤垸共260个,培修堤长3813公里,计划土方2264.5万公方,堵塞河口31处,并选择条件较好的垸子20个作为重点,按一般重点要求培修加固;其余则堵复溃口,修补浪缺,以达到恢复生产的目的。

  全部工程自1954年12月1日正式开工,至1955年4月15日胜利完工(南洞庭湖工区1954年11月15日全面开工,至1955年1月20日完工),历时4个半月,其中雨雪31天,实际工作105天,共计完成土方8611.7万公方(其中重点工区6080.5多万公方,一般堤垸2531.1多万公方),超出原计划30%;7座排水闸,亦已于4月中旬前先后竣工。

  壹、施工经过

  整个工程经过了准备、施工和结束三个阶段,从1954年8月即着手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了如期开工;全面开工之后,根据不同阶段抓住了堵口、建闸、难工等不同的中心环节,使工作争取了主动,并不断地改进操作技术与施工方法,大大地加速了工程的进展;在结束阶段除及时进行校检验收工作外,对任务大、施工艰巨与塌陷严重的难工堤段,有计划地调整任务,组织支援,加强排水、修路、抢救土场等工作的领导。在全部施工过程中,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民工的忘我劳动,战胜寒流、春雨、塌陷等困难,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page$]

  一、准备阶段

  (1)勘测定线

  1954年8月,防汛工作基本结束之后,我们即组织查勘队,对湖区灾后情况进行全面查勘,根据查勘成果和原有资料,并结合地方意见,拟定了初步工程规划和工程计划任务书,报经中央审核批准。为争取时间及早开工,我们又于9月中旬组织了240人的测量队伍,在有关专、县的配合和协助下,进入三个重点工区展开施工测量。在紧张的测量工作中,全体工作人员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劳动热情,克服了层层困难,做到了“随测、随绘、随算”,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堤线测量1102公里,堤身断面21862个,洪道大断面43个,引河长度17.93公里,水准长度388.41公里,及建闸、堵口地形20余处的全部测绘任务,为工程顺利开工创造了条件。

  为了进一步搜集有关水文、地质等资料,在测量工作进行的同时,我们于10月初又组织力量对洪道规划排灌系统及堵口、建闸地址等进行了复勘。在复勘中,通过访问当地群众及修防委员会干部的反映,并经与有关专、县负责同志反复研究比较,将原定路线作了局部的修改。在大的路线确定之后,我们一方面进行技术设计,一方面开始着手划分工段,分配任务。同时常德、湘潭区指挥部为具体筹划开工,又组织力量对已定路线再一次进行摸底修正,使勘定的路线更趋合理。

  但在勘测期间,由于测区辽阔,时间紧迫,加上洪水迟迟未退,部分堤线系从水下选定;而灾民还乡之后,绝大部分又住在堤上,阻碍视线,影响测量精度。同时也由于对加强专职领导与分层负责制不够明确,工作计划性差,相互联系不够,使勘测成果与土方核算的数字发生了不少差错。如西洞庭湖区澧水洪道安永垸两段,因高程测错,相差土方达25000多公方;在计算土方方面,经复核发现错误达19处,相差土方92000多公方。此外,还有个别堤段,选线粗糙,未能充分估计施工中的困难因素,致使部分堤段的定线与断面标准一再变更修改,土方数量一时不易肯定,影响了任务的及时分配。

  (2)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工作,由省水利厅与洞庭湖工程处调配技术干部46人突击,从1954年8月开始,至11月中旬止,先后完成计划任务书、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计划及苏家吉、坡头两排水闸的初步设计。土方工程全面开工以后,一面抽调力量复勘闸址及堵口位置,并分别进驻各主要堵口,实地进行合拢设计;一面大力突击苏家吉、坡头两闸的技术设计。在设计工作进行中,曾派出两个钻探队赴各主要堤段、堵口及建闸地点进行钻探,并临时成立了测流队和水位站,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曾多次向中央水利部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请示,并发动技术干部充分开展民主讨论,及时地解决了设计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如在苏家吉、坡头两闸技术设计中,取消了门墩,将闸门支承在闸墩上;取消了空心岸墩与空心胸墙,改用扶壁式岸墩等。这样,不但节省了原材料,而且进一步保证了质量。建闸工程开工之后,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又作了局部修改和补充,如将内高外低与外高内低两种情况的设计条件加大1公尺水头差,作为校核条件;苏家吉闸单宽流量过大,将影响闸身安全,为了加大消力作用,增强泄水安全:,将原设计4孔增为5孔,消力池底板降低0.5公尺,并将闸址适当移动,更增强了闸身的安全程度。

  在苏家吉、坡头两闸技术设计完成后,一面抽调大部分设计力量参加两闸施工,一面进行5座中型涵闸的技术设计。在设计中因当时任务紧迫,力量又不敷分配,按规定步骤进行,确有困难。因此,即根据闸孔大小与不同规格的材料分成类型,采取标准图样,再按各闸的具体设计条件进行结构部分尺寸的校核并绘制图样,以适当减少工作量。根据这一精神,仅组织技术干部7人,在20多个工作天内,即突击完成了五座涵闸的技术设计。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集中突击与边设计、边讨论、边补充资料,边修改的办法,这样,既争取时间完成了任务,又教育和锻炼了技术干部,通过这一工作,使设计思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一步,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使所有参加设计工作的人员都受到一次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page$]

  (3)锥探隐患

  重点工区与一般堤垸培修堤段共长4000余公里,约占湖区全部堤长的90%以上。由于这些堤身修筑年代已久,水险隐患到处皆是,每到汛期,险象百出,造成溃决灾害。此次修复工程,我们强调提出清除隐患的重要意义,及时布置各地普遍进行锥探,彻底除隐,以保证堤身安全。锥探工作以垸委会为基础,吸取当地熟悉堤防情况的农民积极分子,加以短期训练,传授锥探工作的知识,然后有计划地分区分段进行。据14个县的统计:共锥堤长600公里,锥眼367万余个,清除隐患30428处,其中挖掘的坟墓达15000多�V。湘潭区指挥部早在10月初即组织2000余人的拔桩队伍,拔除防汛木桩,仅湘阴一县即拔出大小木桩244000余根。在锥探工作中,一般都采取了深入访问群众与发动群众自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根据历次出险情况与所得线索,有重点有计划地逐段密锥,发现隐患,即标记清楚,然后由各垸将锥得成果提交施工单位彻底清挖还填,当地群众协助监督,这样,基本上做到了有隐必除,提高了堤身质量。不少地区在锥探中还开展了劳动竞赛,不但不断提高了锥探效率,一般由开始每杆每天锥眼200至300个,逐步提高到700至1000个,华容县曾阳春小组创造了一天锥眼1548个的纪录,而且做到了不打半截眼,隐患排队,随时交流锥探经验、研究处理对策等,使锥探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已清出的隐患中,有的情况是很严重的,如益阳千家洲观音庙一带,有30公尺长的一段堤线,汛期曾发生严重浸漏坐崩现象,经锥探开挖发现白蚁洞21处,棺木28具及腐殖土、瓦砾等,其中最大的蚁洞深2公尺,长5公尺,可以容纳一只载重15担的划子;又如南县在发现的洞穴中,有的深达6公尺,宽4公尺;安乡锥探的6处蚁洞,即挖出7箩筐白蚁。但个别地区对这一工作还不够重视,如湘阴南湖垸毛角口至南湖洲堤段,采取跳间的方式锥探,锥的很不彻底;南大市垦区间堤,开工前未认真进行锥探,当地垸委会只报有棺木2具,而施工单位在破老堤开辟运土道路时,却挖出棺木40多具。此外还有些堤段因群众迁移较晚,未能按时交出锥探成果进行清除,即行培土加修,使工程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施工阶段

  (1)、排水清基,全面开工

  根据历年修堤经验,开工宜早不宜迟,因此任务一经肯定,即行动员开工。但当时洪水迟迟不退,截至1954年11月底止,湖区一般地区水位比往年同时期均高出二公尺左右,除南洞庭湖区地势较高,水退较快,开工较早外;西洞庭湖区及大通湖区,仅有少部分较高堤段可以动工,大部分穿湖堤线,如牛屎湖、信阳湖、潘家山、余家湾、肖家湖及大、小宋港等10数处难工还是一片白水。而当时民工队伍又已陆续进入工地,如不设法克服这一困难,势必造成大量窝工。因此抢排渍水,使堤基、土塘早日露出水面,就成为全工区开工初期工程方面最突出的中心工作。

  各总队在队伍未到达以前,大都主动地查勘了排水路线,开挖主支沟和朝天口,设法使渍水自流排泄;低洼地区,则组织力量集中排水。大通湖工区,由于藕池河的水由长固垸溃口大量流入,抬高了内湖水位,影响开工,大通湖分指挥部即尽先堵筑了这一溃口,断绝了水流,使内湖水位迅速下降。湘潭区指挥部早在1954年10月下旬就派出干部50多人工作组,具体协助沿堤区、乡政府拆籀、除�D、开放及加深溃口和选择适当地点开挖朝天口,并提出了“水退一线,开工一线,水退一片,开工一片”的战斗口号,加速了境内渍水的宣泄速度,由每天5公分逐步加速到1.5公寸左右。西洞庭湖区地势低洼,渍水面积较大,因率先未具体明确排水任务,施工单位认为是当地政府的事,当地政府又因大部劳力已动员上堤,无力负担排水工作,互相等待观望,曾经影响了初期排水工作的进行;经召开各总队政委与工程科长会议,重新作了布置,这样才使排水工作迅速地获得了进展。与此同时,各地都抓紧了时间,进行了清淤、扫障、开沟、修路等工作,为全面开工创造了条件。

  在排渍扫障工作中,由于山区民工缺乏修堤经验,我们的技术指导不够,致使个别地区对排水、扫障工作布置不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如桃江总队因土场划分欠妥,过多的开了排水沟,而且运距远。搭桥多,浪费人工约69000个,土方约5万多公方。澧县二总队因计划性不够,5000多民工上堤之后,实际出工排水的只有500人,其余无事可做,不但窝工浪费,而且推迟了全面开工的时间。这些情况经省、区指挥部一再指示并有重点地加以具体帮助,使初期的紊乱和窝工现象迅速地得到了扭转,保证了如期顺利开工。

  (2)、略[$page$]

  (3)、抓紧有利时间,突击堵口。

  重点工程有大小堵口31处,计:南洞庭湖有水矶口;大通湖区有双穗垸、北河头、南河头、增嘉垸、金南垸北及金南垸南等6处;西洞庭湖区24处,分布在澧水洪道的有保和堤。上凌家滩、下凌家滩、上麻河、下麻河、蒿子港、柳林咀、新河口等8处;沅水洪道有马家吉、小河口、苏家吉、龙打吉、小港、坡头、南堤、岩汪湖等8处;目平湖有赵家河、砥柱北。砥柱南、两护垸、牛角尖等5处;冲天湖有黑山庙湾、崇河、泥港口等3处。全部堵口堤长10239公尺,计划土方440万公方。

  这些堵口大多水深淤厚,河宽流急,工程十分艰巨,但堵口工程能否如期完成,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取得整个工程的全盘胜利,首先必须取得堵口工程的胜利。

  堵口工程一般都由总队负责调配劳力,具体施工。对水深流急,工程较大,困难较多的堵口,如小港、龙打吉、上麻河口、岩汪湖、蒿子港、柳林咀、赵家河等数处,均设立专门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加强领导,其余比较容易的堵口则由所在地总队结合修堤进行堵塞。堵口次序的安排,一般是按照能降低工区水位,便利开工,或利用堵口相互间的影响,能减少施工困难,以及工程较大困难较多的堵口均尽可能提早开工;对于需要照顾航运交通及排渍的河口,则适当推迟堵塞。根据这一原则,决定先堵澧水,后堵沅水,再次为目平湖与冲天湖。为了争取时间,取得主动,于1954年11月下旬,即将参加堵口工程的技术干部,集中澧水洪道的上麻河口设计与施工,以此突破一点,吸取经验,然后全面铺开,分头并进。上麻河口胜利合拢之后,随即分成沅水(兼顾冲天湖)及澧水(兼顾目平湖)两个工作组,协助区指挥部及总队编拟计划,具体施工,并做到了人员调配,器材统一使用。这一措施,对整个工区堵口工程的顺利进行,起了巨大的作用。

  澧水洪道8处堵口至12月底全部合拢,尤以蒿子港堵死后,西洞庭工区水位迅速降落,牛屎湖等处洼地大部干涸,为提前布置开工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沅水洪道各口,亦相继开工,其中以小港堵口工程最为艰巨,该处包括大小两河,全长1000公尺,水面宽677公尺,大河水深达12公尺,淤深近4公尺。经过19000多民工、干部43天日以继夜的忘我劳动,连续战胜了两次严寒和150余次塌陷,终于在1月29日胜利合拢。为了解决堵口与航运的矛盾,早在12月上旬即以四艘挖泥机船进行围堤湖中宝塔山至龙打击一段浅滩的疏浚工作,1955年2月6日龙打击堵口合拢,该段疏工程亦同时完成,保证了航运的畅通无阻。最后堵塞目平湖区的赵家河与南堤两处河口,因湖水位上涨,恐发生倒灌,亦提早于3月5日合拢,至此,西洞庭湖区全部堵口工程胜利结束。

  堵口工程器材,在备料与使用上,采取了有计划地分批采购与统一调拨的办法。为了明确责任,争取时间完成备料任务,根据堵口设计提出的数量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原则上将照明设备,统配物资及机械工具等由省指挥部筹划掌握;木料、块石、竹笼等由省指挥部拨款,交区(分)指挥部负责采办;在使用上以照顾重点为主,并按堵口的难易程度与实际需要,机动调剂。这样,基本上保证了堵口的需要。堵口设计很难作到切合实际,同时一般对困难估计偏大,因而器材储备数量也一般偏大,于是造成了积压与往返倒运的严重浪费现象,如沅、澧水21处堵口合拢之后,即剩余白木27000多根,草袋近60000个。与此相反,有些材料事先毫无计划,施工时“喊要就要”,如松板一项即临时调拨28000多块,才解决了急需;上麻河口因临时需要竹缆,只得加派专轮拖运,造成了供应上的忙乱现象。

  (4)、略。[$page$]

  (5)、战胜难工塌陷

  重点工区有大小难工97处,其中西洞庭湖区即占90%以上,这些难工大都是穿过河湖、沟港,地势低洼,终年渍水;一般淤深3公尺至7或8公尺不等;土质含水量过重,土源困难;还有一部分培修堤段,外潭内湖,施工均极艰巨。担任难工施工的单位,一般都能重视这一情况,抓紧时间开工。但有的单位,对难工艰巨性和塌陷严重情况估计不足,动手较晚,迟至1月上旬才开工。1月中旬,天气转晴,各处难工进度很快,填土迅速超出水面,较快的超出水面5公尺以上。但因堤身日益加高,压力增大,塌陷也就随之开始露头,至3月上旬,西洞庭湖的整个堤线,几乎有七分之一发生了塌陷。如澧水南线,北起保和堤,穿过长湖、肖家、大、小宋港、连宝、光塘、民康、富足、福心、莲山、荷包、信阳等12个大湖,跨过胜利桥、陶家湾、浪巴洲、麦岭等一连串的淤洲和上麻河、蒿子港、柳林嘴等处河口,全线长50余华里的堤段,都发生了较严重的塌陷。其他穿过淤洲的余家湾、潘家山、牛屎湖等难工的塌陷,也不比澧水南线为轻。不少堤段屡修屡塌,甚至每日进土数量还抵不上塌土的数量。如上麻河口3月1日至7日,1000多人连续进土7天,不但毫无进展,反而较原有高度下塌了3.3公尺;桃源二总队担任的信阳湖等7000公尺长的难工堤段,3月上旬已和计划高程相差不过1公尺左右,但一直拖到5月上旬还未最后完成;冲天湖间堤培修堤段铁家咀、炉锅环、双事端口三处约400公尺长一段,经过验收之后,忽又全部倒塌到河里去了。有的塌陷开始时不是下沉而是向两边滑走。根据初步统计:除计划基脚宽度不算,滑走50公尺以上的,有64处,100公尺以上的12处,150公尺以上的9处,赵家河、小港两堵口的滑脚达400公尺。从塌陷次数来看,都在100次以上,最高的达400余次。至3月底止,西洞庭湖区84处难工,进土1247万公方,已超过原计划的1.72倍,其中超过原计划土方20%的有31处,超过2倍的有3处。

  从全工区难工的塌陷情况分析,大体上都经过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轻微塌陷,堤面两坡稍有裂缝下坐,损失土方也少;第二个时期是猛塌,堤身向下沉塌,两坡开裂滑走,填多少,塌多少,甚至不能“保本”;第三个时期转入稳定,两坡脚向上隆起,堤脚终止滑动,堤身轻微垂直下沉,这种由小塌到大塌,再又转成小塌,是难工塌陷的一般规律。由于各级领导逐步认识掌握了这个规律,并不断地以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与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民工和干部,使之树立了战胜塌陷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在塌陷严重的时候,都勇气百倍,随塌随填,民工们喊出了:“塌一尺填一丈”、“不战胜塌陷决不收兵”的豪迈口号,与塌陷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省、区指挥部在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都给了各总队的有力支援,并强调指出了正确的施工方法,反对“束手无策”和“病急乱投医”的两种有害情绪,要求进一步摸清堤基情况,找出塌陷的来龙去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在战胜塌陷中,紧密地依靠了群众,发挥了群众的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在施工方法上,对不同的塌陷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对策:水深淤厚的,采用滚竹笼、抛铁菱角和块石品字据点压脚,集中中间一线猛进土、猛打硪;硬土层不厚,下面软淤很深的,一般是采用中间进土压淤和两边筑平台,沿坼缝开槽填入好粘土,内外坡加筑土牮,均匀进土,使压力与抗力平衡增加;基础为软土层,土质含水较多、范围较广的采用加大坡比,均匀进土与间歇进土,并打沙牮保滑;培修堤段,如系外脚虚悬,一般是转土削坡,并在内坡填塘、补脚,加筑土牮。个别堤段,因土质含水过多,附近土源困难,一般是在坡腰开沟沥浸,堤面打气眼舀水,两坡打沙牮等。但根本的办法,应该是坚决进干土,不许湿土上堤。事实证明,如果因土源困难而取湿土,大堤是无法修筑起来的。为了彻底战胜塌陷,如期完成工程任务,我们一方面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总队进行了任务调整,组织支援;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强调合理施工。如牛旺咀难工地区,及时组织了常德、澧县、安乡、汉寿等4县的精壮民工16400多人前往支援,并以区指挥部为主,设立了难工指挥机构,省指挥部工程部配备了技术人员具体协助工作,这样,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获得了最后的全面的胜利。

  三、结束阶段(略)。

  贰、(略)。

  叁、(略)。

  湖南省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指挥部

  一九五五年

  


洞庭湖堤垸修复工程总结

10453424

< img src=""/>
Baidu
map